关于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三篇】

时间:2023-09-09 12:35:59   浏览:75943

我们来看一个消极解释风格: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

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数学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啊!”

注意!这种解释就是消极的,将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很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在中国,不缺乏擅长数落、嘲讽孩子的家长。仔细回想一下,在孩子失败或犯错时,我们的解释风格是什么?解释的话语,是否有建设性意见?因此,孩子变得悲观,是父母的责任。所谓悲观,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有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Com

乐观培养最核心的技能是捕捉思维,对这些自动思维进行“评估”,在坏事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最后一步即化解灾难性的思维。第一步即在你感受最难过的时候要尝试指认出闪过脑海里的那些想法,它虽不太能被感知到,但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第二步即要明白对自己所说的话未必是正确的。

ABC模式即A代表不好的事情,C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通常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事情立即且自动地产生后果,B代表想法,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部分特定的后果。

刻意缓和心情抑郁会使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吓阻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受。减少必要的悲哀及焦虑会使孩子处于患抑郁的风险之中。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来以昂贵的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

乐观的品质,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可贵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也看中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可见,乐观精神是多么重要。

在逸爸的个人教育体系中,乐观与好奇心、阅读习惯属于最重要的三个培养目标。有人说,这乐观不乐观应该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我想大多数人会认同这种普遍认知。

然而《教出乐观的孩子》的作者塞利格曼,完全不赞同这个说法。他认为,乐观是一种后天的能力,可以通过引导、练习获得。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理论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基石,把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从对人的缺陷和不足,转移到人的优势和美德上,提倡心理学要为提升大众的幸福而努力。

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失败时,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