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3-09-09 10:52:55 浏览:1732
担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āndāng,意思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年轻干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是落实党的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不断推进,“为官不为”得到有效整治,但部分基层年轻干部依然存在“慢作为、不敢为、假作为”等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为磨练和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支撑。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新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一、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缺乏担当作为的表现
(一)倦怠懒散“慢作为”
一方面,“陀螺型”基层年轻干部对工作缺乏动力、热情不足。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和任务拖沓应付,“上级抽一抽、下级转一转”,不管事情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按部就班走程序、墨守成规等指示,事情有没有进展全靠上级有没有催促,工作按最低标准完成,要求低、质量差,常存在漏洞和瑕疵。另一方面,“变脸型”基层年轻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对群众诉求敷衍拖沓,接待群众时热情亲切、笑脸相迎、让座端水,处理问题时“程序繁琐多盖章”“手续复杂多跑趟”“效率低下多等待”,甚至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谈到业余爱好精力充沛、面对分内之事无精打采。
(二)瞻前顾后“不敢为”
一方面,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他们怕承担责任、怕触碰红线、怕触犯法律、怕影响仕途,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试点、有了试点等经验、有了经验再观望”,一遇到棘手问题就躲闪回避,推脱不掉就向上级请示,上级怎样指示下级就怎样开展。为照顾领导面子和同事感受,对矛盾和问题不理会、不表态、无立场,毫无原则和底线。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问题日益复杂、群众诉求日益增加。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验
不足,手揽“瓷器活”却没有“金刚钻”,缺少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处理问题看不到本质、解决矛盾抓不住重点,缺乏工作思路、做事方法老套,工作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面对问题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不敢想、不敢试、不敢闯。
(三)装模作样“假作为”
有些基层年轻干部对中央和上级的方针政策、文件内容、讲话精神“表态时一套一套、落实时一动不动”,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学不完的习、应付不完的检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工作浮于表面,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习惯于下命令、作指示、搞传达,汇报听了一整天、办法一点都没有,材料看了一大堆、内容一点都不懂。群众反映问题、办理业务时搞花样、走过场,以“正在调研”“已经上报”“领导很重视”等理由搪塞,“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动作看似不少、实际毫无进展。
二、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缺乏担当作为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缺失
1.“官本位”思想浓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下形成的“以官为本”“以官为中心”思想观念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价值体系相背离。时
至今日,“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基层地区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漠视人民公仆的责任和义务,仍然认为当官就是“人上人”,“只看领导眼色、不看群众脸色”,对领导指示和命令加紧完成、对群众疾苦和诉求不闻不问,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从群众身上谋取私利。
2.。
基层年轻干部效仿错误行为。“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却没有受到惩罚或惩罚较轻,甚至反而得以晋升。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心里滋生“干不干都一样、到了年纪都提拔”的想法,纷纷效仿导致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愈加严重。有些基层年轻干部看到其他年轻干部懒散懈怠、贪图安逸,担心自己雷厉风行、尽职尽责受到同事孤立排斥,为了维护“和气”、加强“团结”,一些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年轻干部无奈违心从众,逐渐变得不担当、不作为。
(二)错误应对政治生态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狐”成效卓著,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治生态发生巨大转变。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划出底线、亮出底牌;党中央制定并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提供制度保障;《关
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成为全体党员自我检查、自我纠错的“良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解决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遵循。这本是好事,但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压下,有些基层年轻干部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感到“权力缩水”,“灰色收入”大幅减少,发出“官路艰难”“为官不易”的论调,风气由“先收钱、后办事”转变为“不敢收钱、不想办事”。有的干部受“不干活用鞭抽、干错了用枪打,宁可被鞭抽、不愿被枪打”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上自己工作经验不足、本领不强,为避免出错后受到严厉的政治问责,只求无过、不愿作为。
(三)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1.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基层单位选任干部时依然存在“唯票当选”“唯分录用”“唯GDP提拔”等现象,部分基层干部通过人脉关系、权钱交易等晋升,只要不犯大错,干部就不必有“降职之忧”。其次,晋升空间有限。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受到按资排辈等条件限制,滋生“晋升等一路”“当官混一场”“基层熬一生”的消极心理,工作热情消减,出现“佛系干部”。再次,物质激励不足。绝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级别较低、工龄较短、工资较低,加之工作绩效对收入影响不
大,使他们产生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想法。基层年轻干部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巨大压力下,房贷、车贷、日常生活、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让他们感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进而弱化了他们的干事热情。最后,过度激励。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一些基层部门对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认识有偏差,虽然制定适合本部门的激励制度,但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适度原则,把激励当“激素”,落实措施简单武断、背离初衷。
2.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对基层年轻干部的监督力量较分散,监督合力不足。监督机制从结构上划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包括党、政府、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群众等多个监督主体,但是在一些地方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和媒体监督基层单位常常受到阻碍,一些基层单位为年轻干部遮掩、“打圆场”,群众和媒体未必了解得到真实情况,监督权利不能充分行使。另一方面,监督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由于缺少监督干部担当作为的法律制度,监督主体在监督过程中不知道应如何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问责、无法明确不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应承担何种责任。个别地区基层年轻干部为了避免监督、尽可能少地暴露在“聚光灯”下,工作中过度谨慎。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过程中,部分基层年轻干部担心自己与企业有“说不清”的关系,减少与企业正常工作往
来,导致“重清轻亲”,不干事的氛围逐渐形成并不断蔓延。
三、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路径探究
(一)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1.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强化理想信念是激发基层年轻干部工作活力的内在动力,是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力量源泉。对基层年轻干部而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破浪前行,才能在面对新风险、新挑战、新困难时奋力向前,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要教育基层年轻干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拥护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践行党的宗旨,洗去心中杂念、褪去懒惰浮躁、守住干净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基层年轻干部要主动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细品原文、深悟原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增強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四个意识”决不改变、“四个自信”决不放松、“两个维护”决不动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既要“常”又要“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成果和感悟装进头脑、烙在心上、植入灵魂,从思想上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2.学习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提高基层年轻干部攻坚克难本领的“营养剂”,是指引基层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宣传正面典型,宣传党员干部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经验。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作用。”基层年轻干部要把先进人物作为激励自己担当作为的鲜活教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65年初心不变、奋斗不止,带领村民建立村办企业、治山治沟、发展旅游、植树造林,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把根牢牢扎在农村大地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调查情况、倾情投入发展种植产业、慷慨相助慰问困难群众,将最美年华献给扶贫事业。充分运用反面典型加强对基层年轻干部的警示教育。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士余,因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力为他人谋取私利、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违规提拔他人、公开发表不当言论,背离初心使命、党性原则缺失等,最终被处留党察看两年、政务撤职、终止其党的十九大代表资格。XX省原副省长XX以权谋私、大搞权色交易、违规干预项目立项评审等,最终被开除党籍、政务撤职、终止其党的十九大代表和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资格。基层年轻干部要
通过反面典型案例认清责任、补足短板、推进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带头履职尽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为敢于担当者担当。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舆论氛围是增强基层年轻干部自信心的催化剂,是激发基层年轻干部创造性的推动力。一方面,上级部门要支持、鼓励基层年轻干部。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勇挑重担、敢闯敢拼、锐意进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给基层年轻干部“背后穿小鞋”“暗地里捅刀子”。此时,上级部门应当保护干部声誉、维护干部形象,“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要“严查、澄清两手抓”,对信访举报甄别核实,严厉查处歪曲事实行为、严肃处理恶意信访举报人,及时为担当者澄清正名、消除影响,不影响提拔使用。上级部门为敢啃“硬骨头”、敢蹚“地雷阵”的基层年轻干部“发声”“撑腰”,有助于弘扬正气、压制邪气、鼓励实干、激励担当。另一方面,减轻基层负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针对基层情况明确要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注重减轻基层负担”。“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做到“常减负”“长减负”,让基层年轻干部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
动发展。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舆论氛围有助于增强基层年轻干部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形成积极作为的良好氛围。
2.把握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媒体要加大对基层年轻干部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让群众消除心中偏见、配合基层工作。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主流媒体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真实情况,及时宣传真正敢于担当作为的年轻干部。重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要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宣传基层年轻干部好作风、好做法,地方媒体要加强对本地区基层年轻干部的宣传。网民要用好自媒体随时随地传播正能量,把基层年轻干部为民服务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并分享给网友,形成全社会为基层年轻干部“点赞”的氛围。另一方面,双向互动推动宣传。要消除宣传主体与网民之间的隔阂,鼓励网民客观、公正、不夸张、不渲染地评论、转发宣传内容,增强网民参与感、调动网民积极性。重视网友言论,接纳网友合理意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正面宣传基层年轻干部,有助于他们获得群众认可、赢得群众信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幸福感。
(三)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
1.完善待遇保障体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告诉我们激励干部要立足干部差异,激励方式以干部需要为准。基层年轻干部收入偏低,还面临住房、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经济压力。因此,要把适当提高基层年轻干部薪酬福利待遇作为主要激励方式,认真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把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资历贡献作为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优化工资结构,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探索“弹性工资制”,实现“有为多得、少为少得、不为不得”,适当增加津贴、奖金、体检、带薪休假等福利。从年轻干部中提拔“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的“棱角型”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的“潜力型”干部、“先行先试”的“创新型”干部。在艰苦地区和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薪酬福利和晋升比例要适当高于县级机关同级干部。同时,要从精神层面对年轻干部的成绩予以认可,公开表彰表现突出、履职尽责、任劳任怨、群众认可的基层年轻干部,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反向激励机制。可以“评选落后”,让那些不求“争先”的基层年轻干部必须“恐后”。针对“坐、等、靠、要”的问题设置“陀螺奖”、针对推诿扯皮的问题设置“打太极奖”,针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设置“变脸奖”、针对“装作
很忙碌、工作无进展”的问题设置“蜻蜓点水奖”。“奖项”建议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两个月评选一次,以确保评选全面、客观、公正。将评选结果向全社会公示,上级部门和群众监督“获奖”干部限期改正。如果连续两次“获奖”,给予他们降低工资、调离原岗位、降级直至辞退等处罚。通过反向激励倒逼基层年轻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勤于为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及时关注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动态。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来自城市或长时间在城市求学,他们离开喧嚣繁华、走向偏僻寂寥,在基层工作心理难免有落差,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感到各方面条件比想象的还要艰苦。党组织为基层年轻干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应及时、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调整心态。一些受到批评和处分的基层年轻干部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破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党组织要给予他们必要关怀,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纠正错误、重拾信心。委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基层年轻干部定期做心理疏导和检测,增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其积极工作、慎终如始。
2.完善激励与约束并行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基层工作辛苦、繁杂,年轻干部在谋求基层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客观上的错误。加快构建
容错纠错机制,能为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注入“强心剂”。基层政府应制定各部门免责办法和容错范围,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区分因为客观原因产生的“方法错误”“经验错误”和因主观原因产生的“政治错误”“道德错误”,严格划分“敢作为”与“乱作为”、“创新试验”与“知法犯法”、“好心办错事”与“故意办错事”的界限。把握容错适度原则,容错不是无底线的宽容,也不是胡作非为的借口。以下几种错误可以适用于容错机制:落实上级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但没有谋取私利并且尽力挽回损失的错误;由于缺乏经验、无先例可循的探索性错误;因处理急难险重工作或项目、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化解重大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错误;因法律或政策界限不明导致的错误。根据错误的性质和程度,选择恰当方式予以纠正。如果基层年轻干部犯了“小错误”“小过失”,轻微违纪,未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或较大财产损失,不足以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为期三到六个月的重点观察,期间认识错误、表现良好、整改到位、将功补过,就不再追究其责任。基层年轻干部犯错受处分,量纪处理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主观态度、工作成绩、平时表现,对尽力挽回影响、做出突出贡献、工作尽职尽责、群众认可度高的基层年轻干部从轻或减轻处分。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促进党与人民相互信任的基石,是确保基层年轻干部纯洁可靠的
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合力。充分运用“自上而下”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上级党委、纪委监委要对基层单位进行巡视巡察、召开群众座谈会、暗访等,主动查处不担当不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建立基层年轻干部相互监督制度,每一位基层年轻干部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一旦某一基层年轻干部出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且造成严重后果,其他基层年轻干部如果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监督职责,也应被追究责任。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优势。基层部门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设立和开通电话、网站、微信、微博、邮箱等多种方式,为群众反映、举报和投诉基层年轻干部不作为问题提供便利。加快监督基层干部不作为法律体系建设。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基层干部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处罚措施,法律法规要细致入微、表述清晰、主观空间小。从法律层面保障群众监督权,群众举报基层年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构建群众监督基层年轻干部的奖励制度、保护制度,确保群众监督取得实效。
一、基本情况
针对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对待工作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混日子,当“太平官”、“逍遥官”的现象,我局通过“自己找”、“领导谈心”等形式,及时解决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上,班子带头抓好“二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教育,积极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高荣誉意识。
(二)加强管理考核。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服务“让群众满意”活动,实施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以岗位激励、职称晋升、评先表模为抓手,寓事业发展、责任落实于具体目标任务中。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首席代表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责任追究制等八大制度,并跟踪问效,责任到人,到科室,让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动力。
(三)狠抓争先创优,开展行风评议。在典型引路建设上,着力抓好行政服务先进窗口、先进个人的模范建设。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肃纪、提高效能、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大厅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经办大厅干部职工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服务水平。
三、整改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自查自纠,达到了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质提效的效果,切实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对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群众观念等方面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农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无私奉献、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农保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理念。继续深化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激励全体农保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要求,把开展活动的成效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创新完善机关党组织工作机制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正气型机关建设为要求,以“担当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党组织和机关党员“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生机活力。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结合农保具体服务工作,从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服务等方面,着眼建立担当目标责任、担当监督检查、担当效果奖惩、担当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地把教育管理机制向教育引导推进,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增强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营造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的生机活力,实现农保各项工作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是推行机关工作“1234”工作法。在日常工作中,机关干部职工要做到“一个理念”: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代表农保部门的形象;“两个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农保工作无小事;“三有”:来访有登记、交办有回音、结果有反馈;“四不让”:即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不文明行为和消极现象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农保部门的形象因我而受到损害。提高干部职工的精品意识、细节意识,养成严谨高效、求实创新的良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区委组织部就如何构建推动干部勤勉干事、担当干事、激情干事的动力机制,先后采取镇(街道)、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运行调研、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收集情况,调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一、定海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2018年,区委出台了《定海区干部正向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从五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激励举措,去年结合主题教育在全区各行各系统中选树了18名“定海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并进行集中表彰。在干部选任中,区委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工作导向,去年新提任基层及项目一线干部13人,对部分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
(二)探索实施容错免责制度。近年来,区委先后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定海区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认定权限以及认定程序,并向全区提供了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决定书范本。区委组织部根据操作细则,在追责时对一名街道班子成员因分管工作时间短、下属未汇报而予以容错免责。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工作强度逐年增大。一方面,由于部分工作上级目标不明确,导致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经常变化,甚至目标任务在临近年底才制定,造成工作时间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应急性工作任务增多的情况。基层在推进应急性工作中,为追求工作时效,一定程度上会规避公开招投标等需要耗时较长的程序,产生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科室一对多、身兼多职问题突出,科室人员少,业务力量薄弱,造成工作任务难以应付,比如区经信局2位分管领导分管的1个科室对应市里4个处室;盐仓街道1名“90后”干部身兼组织、宣传、团委、人大政协提议案办理等多项工作,分身乏术,基层干部反而有机关干部趋势。
(二)追责范围扩大,标准不够明确。一方面,上级对镇街道各类检查、指导、调研、督查仍未减少,而各类检查、督查动辄排名,动辄约谈,让基层一定程度存在疲于应付,有反感心理。另一方面,随着区属部门职能下放,基层权责不一致和没有执法权现象现象较为突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旧没有解决,属地责任也成为基层被追责的主要依据,干部普遍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要追责”比较茫然。
(三)关心关爱仍然不够。一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身心关心不够,有干部反映,每年领导干部的体检报告,虽然有详细的各类身体状况,但没有有效的身体调理、修养意见,不具有特别好的参考价值;也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反映因为追责心里压力较大,整晚睡不着觉、白头发增多,组织的关心还有欠缺。另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与干部“零距离”接触少、深入了解不多,在干部考察中,一定程度存在只看结果,不重过程情形,在干部考察提拔中,偶尔也存在提拔工作做的少、错的少干部的情形,挫伤了认真做事并且多做事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年轻干部干事激情不足。一方面,有单位反映巡察后年轻干部因为执行上级要求被问责处理后,遵纪守法意识得到提高,但工作的灵活性、变通性减少,导致按部就班、不敢担当现象较为普遍。也有个别纪委查处通报的案件,在全区有较强警示作用,但被追责的个别干部,存在主动辞去中层职务、不再担当情况。另一方面,当前年轻干部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条件优越,把工作当职业的多、当事业的少。同时基层也反映,把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提拔到股级岗位后,有一些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前几年还较为高涨,但在预见因为职数限制自己难以再次被提拔后,降低工作热情的多、耐得住寂寞的少。
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追责原则,细化追责方案。追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大环境下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有段,要充分发挥其警示干部、推进工作的正面作用,在进行追责中,要统筹好推进工作与处理干部之间的平衡,注重三个有所区别:要将违反法律法规与违反文件精神有所区别;要将出于公心和出于私心有所区别;要将企业群众负面影响大与负面影响较小或者没有有所区别。三个尽量轻处理:对可处理可不处理的,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为主,尽量轻处理;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深化改革、社会管理、应急处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为了工作,犯了错误的,尽量轻处理;在区属部门和镇(街道)中,对基层工作中犯了错误的,尽量轻处理。要更加细化《定海区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操作细则》,切实提供可供基层借鉴的容错免责案例,让基层知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纪委、审计、组织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统一追责口径,防止出现“你免责、我追责”的情形。
(二)强化关心关爱,敢于撑腰鼓劲。要在原有干部保健体检的基础上,及时增加心理调适内容,细化“一对一”的干部体检报告。要加强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等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的宣讲指导、贯彻落实,防止好政策在猜测中形成舆论,影响工作开展。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家庭的关心,对外出挂职、重点工作较多、长期工作繁忙不着家以及受到党政纪处理的干部的家属要积极走访慰问,适时联合妇联等组织开展优秀干部家属评选、座谈等活动,适当借鉴一等功臣之家匾额送达等方式,将干部重要奖项、重大成绩及时送到干部家庭。同时,对在开展政策处理、接待百姓信访等工作中,在服务企业群众、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中,在加强干部管理、推进能上能下等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出头的干部,要积极撑腰鼓劲,及时在一定范围内与干部进行解释说明、谈心谈话。
(三)丰富激励手段,发挥干部积极性。在全区领导职数有限、激励手段乏力以及特别优秀干部能打破隐性台阶晋升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条从普通干部、业务科室股级副职、综合科室股级副职、2个以上业务科室股级正职、村(社区)主任书记、综合科室股级正职到副科级领导干部,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提升路径,充分运用好岗位交流激励手段,让各级干部能清晰看见自己的进步台阶。要充分运用好公务员职级、事业人员职称晋升激励,细化公务员职级晋升制度,在干部简历、书面材料中,进一步凸显干部职级与职称。在提升区属部门工作指导针对性、镇(街道)工作贯彻全面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属部门和镇(街道)之间的干部特别是股级干部的交流,激励股级干部更好成长。充分发挥老干部推进工作、参政议政、政策处理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覆盖全区、有针对性的老干部联谊会等社团组织,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类专项课题研究。
(四)加强正面引导,减轻基层负担。组织人事部门在发现干部有苗头性问题、工作上产生懈怠情绪时,要第一时间谈心谈话,防止负面情绪扩散化。要扩大“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优秀典型选树力度,同时探索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及行为及时予以曝光。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激励体系,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提升等正面激励举措。要把村(社区)后备干部不足问题纳入干部培养大局,深化“第一书记”制度,创造条件将优秀的基层干部派往村(社区)主持工作。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重基层负担,文山会海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减少层层陪同现象,让基层将主要精力聚焦到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