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名言67句

时间:2023-06-25 07:46:23   浏览:42649

1、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2、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3、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 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5、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 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6、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和市场体系。

7、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推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8、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9、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 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10、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1、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12、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增强实效性。

13、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

14、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 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 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15、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6、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17、加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统筹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

18、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9、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 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20、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2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 营。

22、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23、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4、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 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 障人民文化权益。

25、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 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

26、深刻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加强原创能力建设,创造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数字文化产品。

27、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 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8、通过挖掘、整理景区历史文化遗存、宗教文化传统、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等文化 内涵,彰显旅游景观文化特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核心吸引力。

29、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 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30、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1、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全国“智慧普法”平台为依托,组织开展法治动漫 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建立全国法治文艺精品库,汇聚优秀网络法治文艺作品,逐步实现共 建共享。

32、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 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33、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34、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提高文艺原创能力。

35、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3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

37、要拓展影响知识产权国际舆论的渠道和方式,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展示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38、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39、大力支持革命老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便捷连接重点 城镇和重点红色文化纪念地,加快国省道干线改造。

4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 化沃土。

41、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注重文艺评论的社会 效果,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

4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3、主动对接新基建,用好新基建政策、平台、技术,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44、建设“互联网+演艺”平台,加强演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支持演艺机构举办 线上活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

4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 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46、努力使我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 化,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47、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48、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49、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50、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 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51、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2、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围绕革命历史创作一 批文艺作品,将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纳入中小学教材,在干部培训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53、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 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5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5、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 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

56、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法治智库建设,加大对重大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研究课题支持 力度,加强法律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互动,为法治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57、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58、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59、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60、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外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内涵和法治主张。

61、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62、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63、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6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65、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66、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