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话故事(锦集5篇)

时间:2023-09-09 17:45:01   浏览:15111

众所周知,胡适把官位看得很淡,不但不主动跑官、要官,就是对送上门来的官帽,也一概拒绝。但胡适也不是所有的官都推掉不做,如1938年,中国全面抗战正处于关键阶段,非常需要美国在外交、经济等方面的援助,鉴于他的影响,蒋介石任命身处美国的他为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全权大使,去美国开展外交工作。这个官儿,他接受了。胡适为什么接受了驻美大使的任命呢?当然首先是出于国家需要,但是一个关于“三块银圆”的小故事,恐怕也对胡适接受任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胡适离京赴美。在美国,他多次演讲,以宣传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争取美国政府与民众的同情与支持。1938年2月5日,胡适演讲完后,从楼梯走下,这时,一个穿着白衣的美国杂役(干杂活的人)拦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块银圆,递到他手上说,这三块银圆,捐给中国,因为中国抗战太艰难了……胡适接过这三块银圆,立即热泪盈眶。在相隔万里的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普普通通的美国人,而且还是依靠体力赚钱的美国人,竟然捐出了自己的三块银圆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当天的日记里,胡适记下了这件事,连这个美国杂役的名字及其居住地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个美国人叫I·E·Mauldin;居住地址為:华盛顿斯波肯贝莱特大街西2404。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美国人带给他的感动,才使他后来接受了中国驻美全权大使的任命。1938年7月20日,胡适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希望他出任驻美大使;7月27日,胡适发出电文:“国家际此危难,有所驱策,义何敢辞。惟自审廿余年闲懒已惯,又素无外交经验,深恐不能担负如此重任,贻误国家,故迟疑至今,方敢决心受命。”9月,国民政府发表驻美大使任命,胡适正式成为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全权大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飞机都是螺旋桨式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二战后,喷气式飞机登上了历史舞台,飞行速度超过了音速。

1956年9月21日,格鲁曼公司试飞员埃特里奇驾驶“虎”式超音速战斗机,验证飞机在一马赫速度下的航炮射击性能。

在6000米高空,埃特里奇操纵“虎”式战机打开加力,做二十度向下全速俯冲,同时按动20毫米航炮按钮,打了两个长达四秒钟的点射。20毫米的炮弹初速高,但很快在空气中减速,弹道开始下垂。

然而,“虎”式战机俯冲的速度依然在增加。

在2100米高度上,飞机居然追上了自己发射的炮弹,座舱盖、机体和发动机相继中弹,悲催地成为史上第一架被自己发射的炮弹击中的飛机。

幸运的是,炮弹并未在机体上产生击穿效果,埃特里奇一边减速一边操纵飞机向基地飞返。但他最终没能坚持到家,而是在纽约州卡尔维顿的森林里迫降。

“虎”式战机在林中犁出一条长长的深沟后停下来,埃特里奇被剧烈的冲击弄断了一条腿。

从此以后,美国空军和海军规定,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中开炮后必须转弯。

有回聊天,觉得席上有一位警官老兄很不在状态,说话词不达意,郁闷至极的样子。想想觉得这位老哥一向挺活跃的,难道出什么问题了?正好有他一个队的人在场,问问,人家乐了:“没事儿,巡逻抓了个偷自行车的,有点儿想不开。”

“没抓着,跑了?”

“没跑,抓着了。”

“抓着了还想不开?”要想不开,也该是那个偷车的想不开才对吧。

“搁我啊,闹不好也想不开。这事儿啊,是这样的……”这位把话匣子打开了。

那天我们老兄开车在一个小区巡逻,天儿太热,把车一搁,和女搭档坐在车里就开始聊天。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聊得起劲儿的时候,走来一个老头儿,颤颤巍巍的,敲警车的门。

“大爷,有事儿吗?”最近纪律严,这年头北京警察都特客气。

“我那自行车,搁这儿才半个钟头,没了。”老头儿说。

“哦,那您登个记,我们给您找找。”看老爷子老得牙都掉没了,老兄和颜悦色地说。

“你不下来看看?”老头儿拿表看了看,指着旁边一车棚问。

“等会儿去看看。”老兄活动一下身子,昨晚上有案子忙了一宿,实在有点儿不想动弹。

不想动弹也得动弹啊,老兄刚一抬腿,眼前忽然一亮。

怎么回事儿呢?

一个气喘吁吁的姑娘,满脸红彤彤,“警官,警官”地喊着跑来了。

“怎么了?”老兄笑脸相迎,忍不住还把胸脯拔一下──瞧人家这嘴多甜啊,这称呼……

那女搭档“哼”了一声,转过来接待老头儿。

老头儿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把表搁车座上,没填,回头走了。

“大爷,您填表……”女搭档喊。

老头儿摇摇头,没说话,继续走。

老兄余光扫了一眼,看见老头儿往车棚那边去了。

姑娘的案子和老頭儿一样,也是车丢了,昨天放这儿的。姑娘一边说,一边拿手绢扇风,香风阵阵,老兄就有点儿晕,赶紧说你别急,先喝点儿水……

正这时候,他觉得那搭档捅了他一下。

你又不是我老婆,管得宽……老兄没理她。

“噌”,他听见那女搭档从车里跳出去了。

怎么回事儿?老兄刚一琢磨,只听一声厉喝:“铐他!”

接着就是一阵大乱,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小伙子嘴啃泥趴在地上,他那女搭档正张牙舞爪地铐人呢,老头儿颤巍巍地在旁边拍拍手……

嗯?!老兄那嘴张的……

敢情儿,他转身对姑娘说话的时候,那女搭档可能觉得对那老爷子有点儿歉疚,往车棚那边抬头看看,正瞅见一个小伙子走过来问老爷子什么事儿……

过了一会儿,再一抬眼,发现那老头儿和小伙子换了位置。这个女搭档心细,忽然觉得有点儿不对──这老头儿似乎有点儿耳背,边说话边挪步,不知不觉地,就把那小伙子搁在背对警车那面了。

就在这时,女搭档看见那老爷子手指忽然朝她勾了勾!

觉得有点儿不对,又怕自己看错,她赶紧捅了捅自己的搭档……

没反应。

再看老头儿,正朝一边的居民楼比画呢,眼睛抽空朝这边一扫──“亮得跟狼似的”。

看四下没别人,女搭档一咬牙,蹦下车就过去了。

那小伙子正和老头儿说话,听到后面有声音,一回头看见是警察,脸色大变,转身要跑……

就看那老头儿脚下一分,身子往上一贴一挤,出手如电,也没看清动作,“咕咚”一声,那小伙子已经一头攮在地上了。只听老头儿一声厉喝:“铐他!”

老兄张着大嘴过来,正看见女搭档从那小伙子兜里掏出来一把万能钥匙……

小伙子清醒过来,挣扎不动,“嗷”一声往警车上撞。老兄拼命拉着,觉得这小子还真有劲儿,弄得满头大汗。

老头儿哆哆嗦嗦过来,喝道:“松开,让他撞!”

也别说,这一声,那小伙子“咯噔”一下,看看老头儿的眼神儿,就老实了。这回,老兄的嘴张得更大了。

老头儿说了:“我再看不出他是个偷车的,我白活了。”

老头儿说了:“我80岁的人了,一下还真怕放不翻他,找你们俩帮个忙。”

从那以后,老兄就郁闷了……

后来那贼给送进去,号子里有人问他怎么进来的,听完大喊活该──你偷谁不好,偷十三处老孙的车。

贼问十三处老孙是谁,有人咧嘴:“30年的老便衣,就算是没了牙的老虎也坏着呢……”

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整出那么大动静,烧得曹操几十万大军丢盔卸甲,一路奔逃。既是火战,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燃烧物,但不论正史还是小说,都没详细说明孙刘联军使用的是啥易燃易爆品。  描述还算细致的要属《三国志·周瑜传》,不仅把黄盖“敌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的分析和建议记录在案,还将船上配备的薪草、膏油予以说明,是为“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此外,还有关于战果的描述,“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  不过,区区薪草和膏油,似乎与烧散数十万军队的战果不相匹配。所以,后来的《资治通鉴》在记录火攻品时,写下了“燥荻、枯柴、油”,行文中比《周瑜传》多了些微渲染,柴是干燥的,草是干枯的,既尊重了前史的记载,又在合理的想象空间内,尽可能地提升了燃烧物的易燃度,为随后的大火造势。  其实搞火战,柴、草固然重要,却也比不得油来得火爆。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柴油、汽油、煤油,动物油和植物油还是有的,点着了同样厉害。

电影《赤壁》里东吴水军用的是鱼油,江河之中鱼多肉肥,打上来用大锅熬出鱼油,备战备荒。早先秦始皇去世的时候,陵寝里就用鱼油做蜡烛,不仅易燃,而且持久。汉成帝时修建陵墓,为了赶进度,白加黑地干活,晚上则“燃脂火夜作”,也是用动物油做照明灯,由于劳工“以巨万数”,达到数万人,照明所用的动物油数量想必也非常惊人。  令人不解的是,《三国志》对鱼油没什么描写。至于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在《三国演义》里把笔墨都投入到了风向转换上,对东吴军民辛勤打鱼熬油的事视而不见。  假使不是鱼油,难道是芝麻油?  据《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孙权曾率军攻打合肥新城,魏将满宠用松木当火炬,灌注麻油,用来点火烧毁东吴军队的攻城器械,这里的麻油是芝麻油。《墨子》关于守城物资的储备,提到“木有积,炭有积,沙有积,松柏有积,蓬艾有积,麻脂有积,金铁有积,粟米有积”,其中的麻脂,指的就是芝麻油。  但是,植物油加工难度大,产量低,价格比动物油高很多。及至唐代,植物油的价格仍然远高于动物油,以至于奸商为了挣大钱,在卖植物油时往往偷偷掺入动物油。据《稽神录》记载,庐山有位卖油人,在植物油里掺杂鱼油“以图厚利”,结果被寺庙买去供奉神仙用,弄得庙里“腥气熏蒸”,后来遭到了报应。  假如东吴用得起芝麻油,凭曹操的经济实力,更加用得起。曹操在将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之时曾说:“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既然如此,他怎么会想不到利用芝麻油搞火攻,一桶桶地泼将过去,烧东吴个片甲不留,何必让几十万不谙水性的兄弟拿着陆上兵器,冒险在水面上搏命呢。  如此看来,曹操手头没芝麻油,东吴也没有。大概率的事件,赤壁之战用的还是东吴特有的鱼油。只是书上没明着告诉咱。

★经典中国神话故事★

★民间小故事精选合集5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10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