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名著的读后感【4篇】

时间:2023-09-09 20:32:46   浏览:43275

《名人传》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第二篇: 罪与罚名著的读后感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第三篇: 罪与罚名著的读后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第四篇: 罪与罚名著的读后感

《罪与罚》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一部揭示人物内心道德冲突、善恶交替的心理小说,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作品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被誉为“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陀氏的代表作!我读过两遍了,非常震撼!书中的内涵非常丰富的社会哲理小说,比托尔斯泰还深邃,而且这部罪与罚比陀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好很多,尽管后者名气更响,我却始终读不进去。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  书中的故事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因正义(原来是因为贫穷)而杀了位为富不仁的老太,因作案后主角却不取赃物,致令警方无法以正常程序去掌握犯罪证据。只是探员以特别敏锐的直觉,而认定主角为犯案者。只苦无证据。书中有很大篇幅描述二人间的智斗攻防。主角由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已怀疑人间法律的限制性:偷钩者诛,窃国者侯。为什么单独的杀一个人就是犯法,像拿破仑这些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屠杀,反而不受法律制裁,反而更成为英雄?这里涉及法律的绝对性原则的探讨:是否动机是贪财而杀人是违法,但若为了更高的理想去杀人就不此限?又而战争为例,不应杀害生命这个标准,为何不及施于敌方?敌方军队也是人,也是生命呀?是否为了保存我方生命,而合理化去杀害对方的生命。如是,不应杀害生命这个标准便无绝对性。法律如只是相对性的,能否被认定为公义的、合理的?其相对性标准又应如何定夺?就像主角杀老太一例,起先是因为贪念而动杀机,也夹杂着厌恶其为富不仁的正义感成份。及后不动用赃物,这在现今法律上可被认为是犯案动机的性质改变了。而他个人坚持此信念,只是因为正义而杀人不应被法律制裁,此信念支持他一直与干探周旋。但问题是,在劫杀老太的同时,她那外甥不适时地在案发时出现(经主角长时期观察,他所选择的犯案时间,此女不应在场的,事实上也是因为偶然的事故,此女在意外地折返现场)而无可避免地被一并杀害。而此外甥是特别善良及羞怯,也常被富老太所欺。对于外甥的枉死,主角是难以释怀的。

拉思科尼科夫,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人的叛逆。他不满于命运,不满于现实,不满于社会。所以他选择反抗,但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反抗,以何种形式,向谁反抗。于是他找到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认为她是万恶之源,当他举起斧头的那一刹那,他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他应该认为那一刻世人都在等他的解救吧。

我觉得,拉思科尼科夫并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甚至在当代,大批的大学生也有同拉思科尼科夫那样的压抑。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以为可以潇洒,以为拥有了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想象根本不存在。在冷漠的倾扎中,日子慢慢地消去。于是引起一大批人的恐慌,大家都在努力弥补,于是喝酒、谈恋爱,一大堆好像大学生专利的事情被提到日程上来。日子还是无法返回的死去,像梦想和灵魂,一起无影无终。

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沉沦,直到有一天,人们告诉他,你毕业了。然后,挥一挥手与那段灿烂的糜烂日子告别,而和更多的失业的人群喝着啤酒唱着生活的压力,再慢慢老去,像叶子一样黄黄的,枯枯的在风中飘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