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吃人经典句子精选24条
时间:2023-06-22 08:00:45 浏览:92286
1、鲁迅不喜欢所谓公允持平的腔调,鲁迅的批判是锋芒毕露的,所以说,鲁迅的杂文是投枪,是匕首。
2、鲁迅写作,尽管是虚构的小说,也很注意弟弟的感受。
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4、应该是有些“左”。就像陈西滢在《闲话》中所说的,“鲁迅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在“放冷箭”。
5、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说人可以吃的。
6、常常会有一种被世界暂时忘了的感觉,就像水槽里忘掉没洗的唯一一只筷子,或者孤零零挂在饭店门口的雨伞,一直没人来取走。
7、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8、他在一篇杂文里说,他小说里举凡坏蛋,不是老大,就是老四老五。
9、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10、鲁迅曾批判中国人,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里的中国人所指其实是一部分甚至是极少的部分,这一部分人很坏呢,如鲁迅批判的军阀政客正人君子之流。
11、但鲁迅就是不喜欢面面俱到,因为那样就没有批判的价值了。有人就说中国人也有好人啊,或者大多数是好人啊。这样说没错,却乏味而平庸。
12、最早出现于大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处,用于表现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绝望,以及对革命的期待。
13、所以鲁迅故意以偏概全。这是鲁迅的深刻的偏激。比如在《狂人日记》里写道:这历史没有年代,看了半天,在仁义道德的字缝里,发现两个字,吃人。何其偏激,何其深刻!
14、这吃人的社会,出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15、《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16、鲁迅偏激性还有一点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是抓住批判对象的破绽丑恶等,一击致命。如鲁迅抨击梁实秋,给他一个名称,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家伙就把梁实秋击倒在地,狼狈不堪,原形毕露。这样的偏激,不是思考不够,而是高超的寸铁致命。
17、《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
18、“救救孩子”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19、当然,这篇狂人日记里的吃人者,也让大哥做了。
20、鲁迅曾说过不读中国书,是完全否定中国文化吗?不是。
21、因为鲁迅那个时期当时是清朝末年刚刚结束而清朝统治是非常黑暗的闭关锁国愚化百姓看似强大其实非常的落后。
22、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 而且合伙吃我呢?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 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 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23、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24、小说通过被残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